機房冷卻設計 在現今 AI浪潮 席捲與 雲端服務 快速擴張的趨勢下,資料中心的運算密度不斷攀升,使得「 高密度機房 」成為企業與雲端供應商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這樣的轉變也讓「機房冷卻設計」成為資料中心規劃中無法忽視的核心議題。尤其在單櫃功率持續突破10kW甚至20kW的現況下,傳統散熱架構已難以應付快速升高的熱密度需求。
為確保伺服器穩定運行並維持最佳能源效率,業界逐漸將冷卻系統視為影響IDC機房性能與永續發展的關鍵。氣冷與液冷作為目前最主流的兩大散熱方案,各自有其技術優勢、挑戰與應用條件。氣冷系統以其建置成本較低、維護簡便為優點,適用於多數一般型IDC建置環境。而液冷系統則因其卓越的導熱效率與低PUE表現,逐漸受到高效能運算(HPC)、AI訓練平台與超高密度部署場域的青睞。
本文將帶您全面解析這兩種散熱技術在高密度機房冷卻設計中的應用差異,從冷卻原理、系統結構、投資成本、節能潛力到擴充性與維護需求等多角度切入,協助企業在升級或規劃資料中心時做出最合適的選擇。詠通科技以多年業界實務經驗,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觀點與建議,協助您打造高效、安全且永續的現代IDC環境。
圖片來源:台達電
一、 氣冷系統 在 高密度 機房冷卻設計 中的應用與挑戰
氣冷為目前最普遍的冷卻設計,透過CRAC(Computer Room Air Conditioning)或In-Row Cooling單元,將冷空氣導入機櫃前端,帶走IT設備所產生的熱量,再將熱氣回收排出。
氣冷系統 的優勢:中低密度機房冷卻設計 的穩定方案
- 成熟穩定:技術發展完整,維運門檻低。
- 相容性高:可與傳統1U/2U伺服器、網路設備整合。
- 建置成本低:初期投資相對液冷為低。
氣冷 在 高密度冷卻設計 中的限制與風險
- 效率有限:當單櫃功率超過15kW以上時,氣冷可能無法及時排熱。
- 占用空間大:需規劃冷熱通道與氣流管理,對地板空間與天花板高度要求較高。
- 能耗偏高:依賴大量送風,PUE值不易控制在1.3以下。
二、 液冷系統 於 機房冷卻設計 中的發展與優勢
液冷技術 透過液體導熱效果佳的特性,直接或間接與熱源接觸進行散熱。常見形式包括:
- Rear Door Heat Exchanger (RDHx):安裝於機櫃後門,液冷排管與氣冷風扇結合。
- Direct-to-Chip 冷板技術:冷卻液直接接觸CPU/GPU。
- Immersion Cooling 浸沒式散熱:整台設備浸泡在特殊絕緣液體中。
液冷 技術的應用優勢:高效節能的 高密度機房散熱 選擇
- 高效散熱:可支援單櫃30~50kW以上高密度設計。
- 節能表現佳:能有效降低PUE值至1.1甚至更低。
- 空間使用佳:冷熱分區簡單,設備密度可提升。
液冷系統 的限制與導入考量
- 技術門檻高:需配合特殊硬體設計或改裝。
- 初期成本高:冷卻液、設備客製化與管線建置費用較高。
- 維修程序不同:需特殊訓練與液體安全管理。
三、 氣冷 與 液冷 冷卻方案在IDC應用中的全面比較
比較項目 | 氣冷系統 | 液冷系統 |
---|---|---|
單櫃功率 | 適合5~15kW | 適合15~50kW以上 |
建置成本 | 低 | 中高 |
維運難度 | 低 | 中高 |
節能表現 | 一般(PUE約1.5) | 優異(PUE可<1.2) |
空間需求 | 大 | 小 |
相容性 | 高 | 中(需特製設備) |
四、 詠通科技 對 高密度機房 冷卻設計 的建議與導入策略
針對傳統企業或中型IDC建置,若每櫃功率尚未突破15kW, 氣冷 仍為最佳入門選擇。若為AI訓練場域、高密度GPU叢集,建議導入 液冷 (如RDHx 或Direct-to-Chip)以確保運算效能穩定並降低能源成本。
詠通科技在高密度機房與節能系統整合方面,擁有多年設計與實績經驗,無論是In-Row氣冷配置、液冷管路設計、或與WebAccess環控平台整合控制,我們皆可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打造高效、永續的IDC機房。
詠通科技工程致力於提供 高密度節能機房 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打造環保、高效且符合未來發展需求的數據中心。如需進一步了解IDC 高密度節能機房 規劃,歡迎聯繫我們,共同推動綠色科技的永續發展!